石油產業管理資訊系統首頁圖片
系統將於 秒後自動登出
瀏覽人數:

112 年度 石油開發技術研究發展計畫-詳細

內容
石油基金112年度編列新臺幣7,400萬元預算,鼓勵國內石油業者進行石油開發技術研究發展。經濟部能源署依公開審查作業程序,112年度同意補助台灣中油公司及台塑石化公司執行石油開發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共9案,分別為:
1.國內氣田泡沫舉升法增產規劃與效益評估
2.古亭坑層古環境與有機地球化學特性研究
3.台灣西南海域盆地構造恢復與演化分析
4.查德奧瑞油田注水沖排增產規劃
5.台灣西南海域擠壓構造三維震測解釋與建模
6.整合地化分析技術應用於始新統生油特性研究
7.印尼East Seram礦區油氣潛能評估
8.美國阿拉巴馬州碳酸鹽岩礦區二氧化碳激勵生產評估
9.應用機器學習於美國路州中部古近系砂岩儲集層之油氣潛能評估

112年度9項計畫,其中8案為探勘技術研究計畫,主要進行石油系統、生油潛能研究與油氣盆地模擬,其成果可廣泛應用於後續探勘開發或投資決策之參考;生產技術研究計畫1案,進行二氧化碳激勵生產數值模擬,以評估該礦區未來進行二氧化碳激勵生產之可行性。

(一) 國內氣田泡沫舉升法增產規劃與效益評估-國內陸上天然氣田大多已進入生產末期,自然生產能量逐年衰退,許多礦區已遭遇生產壓力不足及液體聚積(Liquid Loading)等問題,對於液體聚積議題,天然氣井除液技術(Gas Well Deliquification)可排除或減緩井內聚積的液體,在眾多天然氣井除液技術中,泡沫舉升法(Foam Lift)為前期成本較低的工法,其核心在於添加界面活性劑至井底積液,在表面張力及液柱密度下降的作用下,能改善積液流動能力,達到排除井底積液以及提升產氣量之效果。因此,本研究選定泡沫舉升法作為研究核心,並以出磺坑氣田為目標案場,進行泡沫舉升法技術引進前之研究與規劃,研究成果可做為新技術引進及應用的重要依據。

(二) 古亭坑層古環境與有機地球化學特性研究-本研究藉由建立古亭坑層晚中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古環境參數(包含堆積速率、古水深、環境的氧化還原、海洋生產力與古海洋等)、沉積物源模式與有機地球化學參數(總有機碳含量與油母質類型)的變化,並分別就總有機碳含量與油母質類型對各古環境參數的相關性來進行分析,以了解影響古亭坑層總有機碳含量與油母質類型的主要環境因子。此外,本研究亦分析了古亭坑層於平原區與西部麓山帶成熟度隨深度的變化趨勢,比較兩地區成熟度隨深度變化的差異,來探討影響古亭坑層油母質成熟度的因素。期望藉由上述討論以釐清臺灣西南部形成生油岩的有利條件,這將有助於在未明確瞭解生油岩之所在的情況下,可利用其他資料來合理外推潛在生油岩的位置,以建立出較為正確之石油系統,降低探勘風險。

(三) 台灣西南海域盆地構造恢復與演化分析-此區域跨越主動式與被動式邊緣,有著複雜的地形轉折與大地構造地質背景。研究區域涵蓋台南盆地的淺水區 (陸棚區) 與深水區 (陸坡至盆底區,以及高屏斜坡區),依據區域性的二維與三維震測剖面之構造解釋結果,以構造恢復方法所揭示之構造演化史,結合井下資料解析所得之大地構造層序,以及微體古生物分析所得之沉積環境演化,建立台灣西南海域的盆地演化模型,作為後續對該區域與周邊區域石油系統評估與盆地模擬的地質條件基礎。

(四) 查德奧瑞油田注水沖排增產規劃-本計畫完成工作項目包含:一、透過岩心沖排試驗評估低礦化度水沖排對於岩心濕潤性及流動性之影響,建立水沖排相對滲透率曲線;二、根據更新後地質模型完成奧瑞油田蘊藏量更新;三、依據儲集層特性完成井網模式設計,並經由油層模擬評估增產效益;四、整合油層模擬、地面管線、注水量與修井設計,建立奧瑞油田注水沖排增產規劃;五、油田注水沖排熱應力耦合模擬,評估注水地層破裂與析蠟風險,以進一步提升油田採收率。

(五) 台灣西南海域擠壓構造三維震測解釋與建模-解釋區域聚焦於下部斜坡前緣區以東區域,進行漸新統與中新統頂部構造描繪和相關斷層的解釋,解釋面積約為2,200平方公里。因目標區域之震測成像顯異於下部斜坡前緣區及以西區域,震測反射訊號側向連續性不若下部斜坡前緣區及以西區域可廣泛進行連續追蹤,故解釋方式除根據尚可識別之震測反射訊號外,主要以區域構造概念推測方式描繪漸新統與中新統頂部分布。基於解釋結果,本研究以構造模型建立流程,分別進行斷層模型、層面模型建立與震測解釋成果品質控制,並繪製出漸新統與中新統頂部構造圖。

(六) 整合地化分析技術應用於始新統生油特性研究-本研究以北港溪、彰化、台西盆地南側至澎湖盆地之始新世地層為標的,透過改良油母質製備方法、引進石油評估方法及自行研發熱裂解評估方法,定量定性地層有機物於不同溫度段釋放的碳氫化合物,幫助歸納生排烴成熟度、油母質類型及理論活化能分布;並建立生油岩主要及微量無機元素分析方法,用以研究地層古鹽度、古氣候及古氧化還原條件特徵,而後與生油岩評估、油岩對比、地化模擬等結果驗證比對,藉由全面性的整合新舊地化分析技術,重新探討研究區始新統自域陸至海域、輕度變質至不同有機物成熟度、陸相至湖相等橫向空間的生油特性差異,進一步發現再探勘的潛能。

(七) 印尼East Seram礦區油氣潛能評估-根據經營人提供的探勘資料數據包中,目前已取得357條二維震測線,重力資料部分已取得區域大尺度重力、磁力及地形資料,並且已從經營人取得2001年採集的陸上布蓋重力異常數據。本研究進行一系列資料處理後再行應用。此外,後續為針對陸域深部儲集層(Manusela Formation)之地層分層深度比對及震測資料解釋,分別蒐集了5口鄰近油氣田如:L-1、L-2、O-1、O-2與O-4號井之數據資料,並進行詳加比對與分析。

(八) 美國阿拉巴馬州碳酸鹽岩礦區二氧化碳激勵生產評估-本研究計畫透過建立礦區數值模型,並進行油氣成分分析以建立狀態方程式,利用數值模擬評估不同操作條件之二氧化碳激勵生產及碳封存效益,並與注水二級採收之現況做油氣生產之經濟效益比較以評估最適礦區之激產方式。研究成果將加入評估投資碳酸鹽岩礦區流程,期望達到降低投資風險並增加經濟效益之效果。

(九) 應用機器學習於美國路州中部古近系砂岩儲集層之油氣潛能評估-本研究希望透過有別於傳統的機器學習方法,發展快速而有效的自動化速度分析、建構地下速度模型、合成震波模擬等應用,涵蓋兩個主要的目標,其一為採用擅於處理語意分割之U-Net神經網路模型進行速度分析,嘗試建構出美國陸上油氣礦區的地下速度模型;其二為應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等方法進行井測資料的尺度粗化與降維,以貼近震測資料尺度,藉此理解油氣儲聚與振幅變化的關聯性。再配合井測、震測資料於好景區的綜合解釋,將好景區構造、儲集層側向分布狀況描繪出來,藉此評估路州中部礦區古近系砂岩儲集層的油氣潛能。
備註
附件